12月26日下午,由浙報數字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在杭州正式開園,來自各級主管部門、指導單位、合作企業的代表及行業內專家近百人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規;、集中化、模塊化、綠色化,四大特點構筑高標準互聯網數據中心
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大量數據沉淀,行業內對數據的存儲、網絡運行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為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中心在行業中的推動和引領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
“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華東地區單體最大的數據中心,可以向社會各界提供服務器托管、多線網絡、機房定制、云計算等大量服務。
項目依據GB50174-A級標準建設,同時對標美國TIA-942-Tier Ⅲ+標準。單機柜平均用電6KW,配備110KV專用變電站提供電力保障,機房雙路10KV市電引入,2N備份冗余,雙總線UPS系統,N+1柴油發電機配置、12小時油品儲備,結合自然冷源、封閉冷通道技術,降低綜合能耗,PUE小于1.5。具備高度靈活、可靠、安全、智能等優勢。
開園后,項目預計于年內交付、投運2000組機柜,未來全部建成后,將形成近7000組機柜的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高可靠性、低成本、敏捷快速的IT基礎設施共享服務。
國內首個EPC總承包模式數據中心項目,快速推進彰顯“浙報速度”
在高標準、嚴要求的同時,“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同時也是國內首個采用EPC總承包模式建設的數據中心項目。目前,我國眾多的第三方IDC運營商在數據中心建設中,往往都采取了設計、采購、施工獨立完成的手段,導致項目流程冗長、風火水電各專業分包眾多、單個數據中心采購規模較小,在面對大宗設備采購時議價能力不足,導致工程投資控制目標難以達成等缺點。
“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采用的EPC項目管理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模式。工程總體投資和風險變得可控,管理流程更加簡化,實力強大的總承包方可以綜合調動資源,通過規模來進行價格和供應鏈控制,實現業主和EPC總承包商的雙贏。
常規數據中心基建項目的建設周期為2年或者更多,“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正是由于創新式的采用了EPC總承包建設模式,才得以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從樁基動工到數據中心驗收交付的整個建設周期,再次創造了“浙報速度”。
“不F所托”,浙報集團“四位一體”產業生態圈建設初顯成效
“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是浙報集團“四位一體”大數據產業生態圈的核心組成部分。2016年,浙報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浙報數字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浙數文化,證券代碼:600633)順利完成第二次非公開發行項目,募集資金19.5億元全力推進包括“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梧桐樹+”大數據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基金的“四位一體”大數據產業生態圈建設。
此次順利開園的“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除可提供優質IDC服務外,還將成為“媒體云”、“醫療云”等一批行業云研發建設的溫床;位于烏鎮的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已于去年9月上線,成為浙江省內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大數據交易平臺,今年以來自主研發了大數據確權平臺,設立了智能制造行業運營分中心,上線的“義數云”平臺正全力探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鏈接,努力建設成為高新技術幫助地方探索產業轉型和政府治理創新過程中的標桿項目;“梧桐樹+”大數據產業園也已正式開工建設,同樣采用EPC建設模式,一期工程預計2018年內完成;總額10億元的大數據產業基金正為生態圈進一步發展完善尋找新的源動力,同時將和浙數文化另行發起設立的總額4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形成良好的聯動效應。
“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的開園是浙報集團“四位一體”大數據產業生態圈建設的重要落實體現,也是集團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浙報集團將進一步加快富春云項目的全面建設和營運,致力形成大數據產業集聚效應和帶動效應,打造一個立足省內、輻射全國的產業高地。